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秋天气温降低,草莓易发生这种病害你知道吗
来源: | 作者:shanxizhongnonghua | 发布时间: 825天前 | 31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秋天气温降低,草莓易发生这种病害你知道吗

  秋天到了,气温开始降低,草莓也相继进入了花芽分化期,近期发现黄萎病的发生比较严重,小编今天就整理了黄萎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,供大家进行参考。

  草莓黄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。是近几年影响、困扰草莓扩大生产的重要原因。由于草莓为多年生植物,在同一块地里连续多年种植后,致使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,加之品种抗病性下降、田间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,导致草莓黄萎病发病率逐年加重,已成为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。


发病症状

草莓黄萎病是一种从根部侵入、地上部表现症状的病害。

染病植株新生叶变黄绿色,并扭曲成舟形,叶片表面失去光泽,复叶上的两侧小叶呈不对称状、常变硬,3片小叶中往往有1~2片变小成畸形,且畸形叶多发于植株的一侧,另一侧健康,呈斜瘫状。

继而下部叶变黄褐色,上部叶自叶缘开始干枯,直至全株死亡。被害植株根茎、叶柄、果柄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色。根系减少,根变黑褐色,甚至腐烂,但中柱不变色。病轻时根不腐败,地上部分也不枯死,但植株矮小,不结果或结果但不膨大。


发病规律

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,病菌借助带病母株、土壤、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,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,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,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,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,最后干枯死亡。

土温在20℃以上、气温在23-28℃时发病最严重,气温大于28℃以上发病明显减少,属于低温高湿病害。同时,根据观察,土壤过干过湿、多年连作、氮肥施用过多或有线虫危害的地块发生更重。


防治方法

草莓黄萎病是一种顽固性的土传病害,一旦发生,危害性很大,药剂防治效果普遍不理想。因此,防治策略应以预防和农业防治为主、药剂防治为辅。

1.实行轮作避免连作重茬,以实行3年水旱轮作效果最佳。

2.选用无病健康种苗要选择无病、健康的植株留种,最好采用组织培养生产的无病种苗,并在无病菌的土壤上进行育苗。

3.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草莓良种如“章姬”、红颊”、佐贺青香”等品种。

4.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减少初侵染源、减轻土传性病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。育苗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,穴施或沟施,施后封土盖膜,揭膜后要散气,待没有药害后再育苗或定植,但要注意施药人员安全。太阳能消毒,方法是在7月份的高温期,深翻,灌水,盖地膜,维持5-7天,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。

5.加强栽培管理要防止土壤过干过湿,增施磷钾肥,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并带出田外烧毁;收获后及时清园,减少翌年菌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