柑橘流胶病
柑橘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上,其次为主枝,小枝上也可发生。病斑不定型,病部皮层变褐色,水渍状,并开裂和流胶。病树果实小,提前转黄,味酸。
发病症状
柑橘流胶病常见于主干、主枝上,小枝上也可发病,发病初期皮层呈红褐色水渍状小点,肿胀变软,中央有裂缝,流出珠状胶汁,以后病斑扩大,圆形或不规则形,流胶增多,组织松软下凹;严重时主干皮层基部爆皮破裂,导致全株死亡。受危害的柑橘果实小,黄化提前,果味偏酸。
发病原因
柑橘流胶病发生原因很复杂,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。
种植过密,造成荫蔽、通风透光不良,土壤粘重、排水不良、氮肥施用次数过多,间作不合理,间作物与柑桔树间隔空间小,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。除此以外,外调带病苗木、接穗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之一。
①科学选择砧木
尽量避免以红橘、香橼为砧木,选用枳为砧木,并适当提高嫁接高度,可减少爆皮流胶的发生。
②树体隐蔽、疏于管理
由于种植密度过大,通风透光不良,造成树体荫蔽,树体生长不良,长势弱,流胶病易发生;
③病虫害及机械损伤
蛀干害虫,如吉丁虫、红颈天牛等,所造成的伤口诱发流胶;修剪过晩、修剪过重,剪锯口太大,日灼,均可引起流胶病。
④土壤酸化板结
酸化板结土壤,透气性差,再加上长期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过量施用,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,进一步加大土壤板结;再加上有机肥的不合理施用均可引起流胶。
发病规律
流胶病病菌在病组织上越冬,是翌年主要侵染源。病菌从伤口和侧芽处人侵,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,当年不流胶,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,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,5月上旬至6月上旬、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高峰期,冬季低温和盛夏高温,病势发展缓慢。
哪种情况柑橘树容易发病?
大龄树若疏于管理,树体衰弱,比幼龄树流胶更严重;
土壤粘重、透气性差的酸化土壤容易发病;
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偏施氮肥容易发病;
负载过大等原因也会导致发病严重;
防治办法
新建果园应选择地势较高、排水良好,灌溉方便的位置,选择抗性强的砧木,如红桔、枳等;注意疏通沟渠,排水防涝,中耕、松土,改善土壤通气状况;
早春结合修剪,剪除病虫枯枝,清除老病树,挖除死树,集中烧毁,减少病源;
酸性土壤施用土壤调理剂,提高土壤pH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;
改善生态条件,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,加强树体营养管理,提高施肥水平,科学营养施肥,促进树体健壮生长,提高抗病性,减轻流胶病的发生;
在病害发生前注意预防,病害发生后,用刮刀浅刮病疤,后用刮刀纵刻病部,先用刀将翘皮流胶刮除干净,再纵划周边皮层深达木质部数条,然后使用普德金原液进行涂抹。
化学防治
灌根:
柑橘流胶病严重的应该采用涂灌方法进行防治,可以用普德金50-100倍进行灌根。
涂抹:
在爆皮流胶处采用“浅刮深刻涂药法”治疗。先用刀将翘皮流胶刮除干净,再纵切达木质部的裂口数条,然后用普德金进行涂抹,每隔15天一次,连续涂抹2~3次。
药剂防治:
发现流胶病及时使用普德金500倍全园喷施,每隔7-10天1次,连喷2-3次。
柑橘流胶病发生的诱因较多,如树体隐蔽、树势弱、机械损伤、果园积水、土壤不透气、病原菌等因素都能造成流胶病的发生,因此,在防治时还要采用合理的防治方法,农业方法与化学防治相结合。
全国服务热线:400-653-9800 客服电话:17735923456
公司地址:山西平陆高新技术工业园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