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多雨季节,重防苹果黑点病
来源: | 作者:shanxizhongnonghua | 发布时间: 855天前 | 51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多雨季节,重防苹果黑点病

  近年来,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逐渐上升为苹果生产的主要果实病害,发病果率一般20%~30%,重的达50%~60%,严重影响果实外观,让果农蒙受巨大损失。

  据多方研究,造成果面出现黑点的原因很多,诸如:药害,康氏粉蚧、蚜虫、绿盲蝽为害引起黑点,缺钙、缺硼等引起黑点;另外就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黑点病。现将由真菌引起的黑点病介绍如下:



01、症状特征 

  苹果黑点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,常因品种、发生时期、病斑出现的部位以及病原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症状类型。就红富士品种而言,一般发生的是小点斑型。其症状表现为:多在萼洼和果顶部发病,初期是以皮孔为中心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色斑点。随着果面扩展,逐渐扩大形成棕色斑点。8月上旬,在发展盛期,有些斑点从皮孔渗出病组织液,风干后成为白色粉堆或细条,轻拭果面即可擦去。到果实采收期,可扩展为直径1~3毫米的圆形斑点。病斑中部灰白色,边缘深褐色,稍凹陷,果肉坏死后呈深褐色。凡感染黑点病的果实,萼洼处多有细小横裂纹,表皮粗糙。冬季,病变无明显发展,不至于引起果实腐烂。


02、病原菌 

  套袋苹果黑点病一般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。主要有粉红聚端孢霉、苹果柱盘孢霉、点枝顶孢和链格孢霉,这些病菌均为自然界常见的弱寄生菌,腐生在苹果花器残体上,如萼片、花柱等部位。在苹果套袋后遇到高温、高湿的天气条件,潜伏的病菌即可侵染果实,但一般只对果实表层果肉侵染,不会侵染深层果肉。


03、发病规律 

  苹果落花后,粉红单端孢霉菌、顶端头孢霉菌等在花器残体如花萼萼片及萼筒内、果柄等处腐生。套袋后果袋内高湿高温的小环境条件,为粉红单端孢霉菌等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,病菌就近在花萼周围侵染发病,发病的病斑点上还能长出分生孢子梗,产生分生孢子,再次侵染苹果表面。套袋苹果黑点病一般从7月初开始陆续发病,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,发病高峰的早晚与气候条件有关,高温、高湿是黑点病发生的重要条件。

  该病的发生还与一些不安全的药剂造成的隐形药害有关。这些药剂导致苹果萼洼处形成微伤口而造成隐性伤害,再遇到连阴雨天气,果园内温度高、湿度大,袋内通气性较差而导致萼洼处组织坏死,早坏死的组织上感染腐生菌。

  黑点病病菌侵入的途径主要是果面皮孔和伤口。因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,不套袋苹果很少发生果面黑点病。


04、影响果面黑点病发生的条件 

  高温、高湿有利于发病,树势偏旺、郁闭、通风透光差的密植、低洼、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;环剥造成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。而通风透光好、树壮的果园发病较轻。套袋的纸质差、透气性差,黑点病发病较重;降雨后纸袋与果面相粘贴的,黑点病发生较重;套袋时没有将纸袋撑鼓或没有将纸袋下角通气孔撑开的发病较重;套袋时间过早的发病较重;套袋时袋口未扎紧的发病较重;使用旧纸袋的黑点病发生重。

05、防治途径 

  1. 改善果园地面和树体管理,及时刈割杂草,控制好树形,促进通风透光。

  2. 选用质量好、透气性好的果袋,科学套袋,套袋时一定把袋透气孔撑开,遇雨后才能及时把雨水排出袋外,使袋内透风、干燥。

  3. 药物防治

  花芽露红期及花序分离期,结合霉心病、白粉病等其他病虫害防治,喷施10%多抗霉素1000~1500倍液或70%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,杀灭果园内的黑点病菌。落花后至套袋前,每7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有效药剂有10%多抗霉素1000~1500倍液、40%氟硅唑6000~8000倍液、80%代森锰锌600~800倍液、70%丙森锌600~800倍液等。

  套袋前药剂的选择对于黑点病的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有效药剂可以在发病前将黑点病菌杀死,不合理的用药不但不能有效地防治黑点病反而会加重该病的危害。套袋前用药特别注意,喷药后立即套袋,对于果园面积加大时可采取随喷随套,杀菌剂可选用:70%甲基硫菌灵(不含硫)1000倍液、3%多抗霉素600倍液、加25%丙环唑3000倍液、40%氟硅唑6000~8000倍液或43%戊唑醇3000倍液。

  4. 增强树势

  苹果采收后及时秋施基肥,推荐方案如下:

  方案一:亿菌宝微生物菌剂+果根壮光碳复合肥+凡地乐硅钙镁肥

  方案二:华太隆微生物菌剂+多肽酶功能复合肥+矿源14元素

  这个时候秋施基肥能显著增强树势,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,并且能及时补充能量,为明年开花坐果打好基础。

  5. 在7~9月,如降水较多应及时排水,避免苹果园内长时间积水。